统编初中历史新教材的使用已有多年了,从我们的交流中来看,历史新教材的优点主要体现为:
(1)新教材内容更加精简明确了,同时也更加突出重大的历史史实。
(2)新教材在内容表述上更加严格科学合理,以彰显历史课程的专业性与严谨性。如七上对单元主体的提法,更加严格、科学合理、统一、规范性;第四单元则把"民族融合"的提法改为"民族交融",更符合中国历史各少数民族内部互相交往的具体情况,也反映了"各少数民族一起团结努力、共荣蓬勃发展"的民族工作主旨。
(3)精选补充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图表资料、历史史料,增强了史料的厚度感和可信度系数,并增强了直接性。通过老师的指导,训练了学生运用这些资料,提炼论点的能力。比如在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舍弃了老教材第13页上“相传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奉献”这一幅插画,只是用文字语言并配上甘肃、陕西、河南等地出土文物的“铜刀、船型彩陶壶、骨笛、陶觚”出土文物,来印证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水准。
(4)新教材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力争在教学中落实。和以往比较,这种变动对初中历史老师的素质要求明显提高,特别是刚进入教师行业的年轻老师会感到更难。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新教材编写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内容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作为第一线的历史老师既要领悟并运用统编历史课本的重要意义,更要注意对新教材的深入研究,要掌握历史学界最新动向,大胆质疑问题,为统编历史新课程的应用尽自身的一份力。对于新教材的使用,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提出以下策略:
一、提高课堂立意,用史学“育人”
叶澜博士曾讲过:“为了实现并拓展现有课程的教育价值,新教育思想要求老师们在做课程设计时,首先要仔细地剖析本学科对学生而言所特有的发展价值,而并非首先抓住这节课程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从教育价值的视角构思课程,是通过求知与知识的运用来推动人的发展,对有着丰富教育价值的历史课程而言,抢占这个制高点尤为重要。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学,不但要告诉学生关于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更要借助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性的评判。如《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就具有大量的教育素材,例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迹就启示了人们:要发愤图强,弱小国能打败强者;如果一个人既有志向,又能努力工作,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若要把历史学科所蕴含的教育素材无痕地透过课堂或教学活动中加以浸润,则可作出如下的几个实践尝试:(1)情由景生——创造适当合理的情景是教书育人的有利前提条件。(2)润物而无声生——学校育人的教育方法是潜移默化的。(3)渐进发展——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4)心灵互动——从师生之间、生生交往中,升华为认识。
二、抓住每一课的中心,即课魂
何谓“课魂”呢?它是每节课的魂魄,它是每节课的精髓,它也是每节课的核心价值观。而课魂又反映着历史教学中老师教的状况和学生学的状况,学校因课魂而精彩,老师也因课魂而快乐,这样的历史教学,也就是最精彩的历史教学。
那么,历史科目的“魂”到底是什么呢?是每一节课的核心目标,还是要破解的中心问题。历史课的“魂”是根据课程和教学目标来决定,当然也要根据学校学情的实际。如《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的中心:春秋时期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正确地认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
三、把重点培养学生的史学素质落到实处
《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充分发挥了史学课程的育人功效,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历史专业素质为主旨,引领学生真实地思考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并逐步学会全方位、客观地理解史学问题。”
学生的历史素养,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也就是使学生通过对史学主要理论知识的掌握,以相应的历史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去客观合理地评价历史事物,理清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发展的主要现象,以及通过史学对当时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而作出自我认识的能力。
四、用最精彩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
初中生爱看、好动,正处在由表象思考向抽象式思考发展过多的发展阶段,对于太过抽象式的提问,学生常常觉得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而多媒体教学系统有着形象、直观的优点,利用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和掌握知识点。
讲解新授课要寓学生趣味喜好于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多媒体技术具备了强大的文字音像等功用,它可使引导内容自然、情趣横生。多媒体技术还具备了连续移动显示屏,内容简洁明了,使用简便的各种功能,使用它可以大大提高了引导知识点的科学化,容量范围大,节省时间,增强了教学效果,也进一步优化了导入艺术。
五、设置有效教学问题,并指导学生思维
华东师大聂幼犁教师的忠告:人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课标,因为它反映着整个国人的期待。但是,只要达到课标,学生才能够正确地领会课标。所以,提出有效问题的关键和起点,就是要认真研读课标。如此可以使提问有内容(有思想含量),使提问有阶梯(适合各个学习者的认识水准),使提问有引导,使提问有开放(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新教材的使用对于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及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以争取把握新教材使用的这一契机,更有所作为,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