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分享教育—博艺幼儿园教学论文——江惠红

分享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今社会,幼儿很“自私”,不愿与人分享,需要通过日常的生活循而渐进的去感染孩子学会分享,让幼儿充分的体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学会分享方式,自愿与他人分享。分享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基础,可见从小对幼儿分享教育的重要性。本论文以三个方面进行展开:1、幼儿分享教育现状 2、现状原因分析3、解决方法


一、幼儿分享现状分析


分享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分享是资源的共同享用,当主动与他人分享,并可以切实做到,则可以取得他人的信任,为以后交往奠定基础。在幼儿成长中,分享具有重要意义,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得到玩伴的信任,在与玩伴的玩耍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寻找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分享行为较为突出的幼儿,能较好的解决交往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的帮助他人,分享为幼儿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


当今社会“小公主”、“小皇帝”的现象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由于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过度的爱与娇惯放纵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做事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习惯于自己独享,忽视别人的存在和需要,具有强烈的独占倾向。


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幼儿园却是一个“乖宝宝”,在幼儿园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幼儿会有很多小伙伴,时刻都有比较和竞争的机会,好强的孩子,天生就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时刻想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而在家里,因为缺少了比较的对象,加上隔代长辈的溺爱,孩子容易变回“小皇帝”、“小公主”。 

       

中班老师要求幼儿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但一些家长却教孩幼儿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掉在地上的书本、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现状原因分析


1 、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存在于多数家庭中,这种教育方式 容易形成溺爱。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 “ 隔代惯 ” 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 “ 护短 ” ,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 、幼儿园中

一些老师迫于维持生活保住工作、迎合幼儿家长、避免和家长争吵,对幼儿娇惯、宠让,对于孩子霸道、任性的行为视而不见,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幼儿的霸道、任性、自私的坏脾气奠定基础。但是这类教师病并非全部,很多老师在爱孩子的同时,依旧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对每一个幼儿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每一位幼儿。但是幼儿的分享观念没有形成, 对分享无法全面了解,缺乏分享技能,需要家长的配合。 然而家长往往较为疼爱自己的孩子,视孩子为“小公主”,在家里,家长不能以幼儿园的纪律要求来约束孩子,造成孩子在幼儿园与家庭中的表现大不一样的后果。


3 、 家长方面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导致父母会非常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严格。家里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宝宝过分迁就,就算宝宝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幼儿的不是在犯错误,而是长大变聪明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对孩子过于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爸爸妈妈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要帮着孩子做,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完全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什么事都让父母帮忙的习惯。经常忽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幼儿园里老师通常会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而在家里爸爸妈妈却不这样教育,什么事情都抢着做,无形中抵消了幼儿在幼儿园中所受到的教育,养成养尊处优的坏习惯 。


三、解决方法


1 、懂得分享意义,认识分享的必要

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首先要让幼儿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根据幼儿期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用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孩子明白道理,让幼儿意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大家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同活动,要让幼儿知道幼儿园中的物品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成员都有使用支配的权利。要让幼儿进行分享,首先要克服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而要克服这一点,并非言语说教就可以做到的,社会领域的教育本来就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性尤其是分享行为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2 、巩固、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的学习和活动都需要强化。斯金纳认为,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通过强化而得到有效巩固的。可以对幼儿正确的分享行为实施言语的正强化,当幼儿与他人分享,则会得到老师家长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他们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的自我奖励倾向,同时也可对幼儿正确分享行为实施非语言的正强化,如教师、家长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五角星、小红花等来提高幼儿应该反应的发生概率的方法。但是在幼儿教育中,行为强化方法诸多,强化物多种多样,运用强化时应手段多样、对象具体、时间间隔适度,幼儿自己挑选的是最好的强化物,教师家长应及时了解适合幼儿得强化物和方法手段。可见,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对幼儿表现出的分享行为进行强化。


3 、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我们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首位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教育。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品质、习惯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同步,取得一致,将会使幼儿园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利用幼儿园的信息平台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如“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帮助孩子学会合作”。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直面交流、个别接触,使家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平时,孩子会自己发地出现一些分享或拒绝分享的行为,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及时展开交流,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支持孩子的分享行为,给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


4 、树立幼儿学习榜样,营造分享氛围

优秀榜样榜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会在幼儿心中产生很高的威信。幼儿正处于模仿期,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做好行为、语言示范。幼儿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孩子,被溺爱的程度更高,好玩的、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忽视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家长一定要端正幼儿教育的思想,立足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动。


幼儿生活经验少,对好坏没有界定,帮助幼儿选择学习的榜样,要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的、对幼儿成长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尤其是要关注幼儿读物、动画片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求幼儿把看到的榜样转化成实际行动,幼儿学榜样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


5 、引导幼儿体验分享快乐

对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对于他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庭的养育环境和社会因素,导致部分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乏。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