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教研园地
如何上好新政策下的语文课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新政策之下的语文学习如何开展,语文素养如何强化,在我们这种全寄托学校老师们又该如何做呢?

一、双减之下的课堂提质

“双减”政策之下,语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教师的备课是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前提,那教师又如何备课呢?备教材,备学生就够了吗?我觉得应该还要做到“三懂”:懂课标,懂教材、懂学生。

“双减”政策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关注生活。语文源自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阅读是生活的体验,教学是生活的诠释,作文更是生活的再现。语文一旦脱离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双减”之下的语文课堂更应与生活血肉相连,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一个窗口。学以致用、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回归生活,学生活中的语文,读身边的语文,用语文服务生活。在我们这种全封闭的学校里孩子们看到的世界真的就空白了吗?他也有不一样的生活。比如:寝室的趣事;与生活老师的相处;内务的整理等等!孩子在课堂学语文,离开课堂也在学语文。课堂是生活,生活也是课堂,生活的需要应成为语文素养的目标。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教师应该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要回归本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利用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双减之下的作业提效

“双减”政策对作业布置提出新的要求。“双减”政策,坚决要求教师不布置机械化、重复化、惩罚性作业,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应该如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呢?怎样的作业才是好的作业呢?一份好的作业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定是符合学生本身学习特点的,一定是开放的,好的作业设计更应该是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的,一定是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比如语文素养大赛

(1)来一场诗词飞花令:含“花”的诗句、含“春”的诗句、含“秋”的诗句,摘抄并背诵下来,适时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飞花令”比赛。这样一来既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又增加了孩子的诗词储备,提高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进行一次有计划的研学旅行

黄柏的秀水塔的历史文化,历经上百年的风吹日晒,在这上百年的历史中,迎来和送走了不知多少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趁着假期让孩子们来一次有计划的研学旅行吧,让孩子在行走中学习感悟。怎么开展研学旅行呢?首先是目的地的选择。比如选择一些家乡历史名人故居。其次是出发前对目的地相关名人和当时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解。再者,制定具体的研学路线。最后,准备一个研学记录本,记录每天的研学经历和感悟。

(3)完成一次艺术探究式主题作业

低年级,搜集相关诗词进行诗配画创作。将自己融入到诗人的情感中去,体悟古人的思乡之情。高年级可以探究实践活动,制作一份诗意盎然的书签或者绘制一份精美的手抄报等。

相信孩子们通过完成这些不一样的语文作业,提升语文素养,丰富情感熏陶,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小学阶段。

三、双减之下的家校共育

双减政策之后,作业量普遍减少,剩余了大量时间,家长可能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老师们可以和家长做更好的家校沟通,阐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依托家长的助力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海量阅读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影响孩子终身。“双减”之下,老师更应反复告知孩子们阅读的重要性。除了阅读以外,老师还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练习生字、练练字帖、背诵古诗,语文综合素养就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慢慢形成。

语文是一种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语文教学不能完全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上,还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活动,不断地接触文化、感知文化、传承文化。双减政策之下,既要做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也要做好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加法”。“空袋无以为立”,增值赋能是教师停不下来的人生课。我们在全封闭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既要做到“双减”,又要做到增效(有质量与成绩)。

以上三点那是微不足道的,教师还得不停的琢磨与总结。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