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教研园地
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意义 林树敏‖肇庆市长田学校


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意义

林树敏‖肇庆市长田学校


(一)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将时空观念排在第二位置,足以说明了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中的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例如,在分析鸦片战争,为什么本土作战的清军,会输给远道而来且人数不多的英军时,许多同学会认为是武器上的落后,但一场战争的胜败不单单靠武器来决定。学生一定要置身于当时的大背景中,从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出发,通过中西方比较,才能明白战争失败的原因。如果脱离了时空观念,学生只知道战争最终失败,却不能深入理解失败的原因。因此,培养和发展时空观念,学生才能理解历史的发展、变迁等的意义,并且才能对史实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时空观念有助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目前,中学生所使用的历史教材虽然经过多轮改编,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但依旧难以避免知识点分散的特点。因此教师仅仅只是学到哪讲到哪,没有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学生解决有深度的内容就会比较吃力。例如,学习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时空观念来确立一条完整的知识线索:

2.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

萌芽(战国)

秦国商鞅实行变法,在行政管理上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确立(秦朝)

正式确立皇帝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制。

巩固(西汉)

颁布“推恩令”;实施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设立刺史。

完善(隋唐)

推行三省六部制;确立科举制度。

加强(北宋)

推行二府三司制,继续分散各级机构权力;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将地方精锐部队和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

发展(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使得权力集中,统治效率提高。

强化(明朝)

明初撤行省、废丞相,在地方设三司;另设厂卫机构以监视臣民;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

顶峰(清朝)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到达顶峰。

在时空观念的引导下线索梳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将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可以发现历史事件是相互联系的,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历史事件演变的动态过程,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并非孤立零碎的,而是全面完整的,并且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刻。

(三)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通过培养中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学生便能通过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分析,逐步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在时空观念的引领下,学生还可以将历史知识在头脑中的时空体系中一一还原,从而不再盲目遵从课本的编排顺序进行机械性记忆。

以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为例,该知识要点分布散乱,分别在第2481215课当中,若学生以课本的编排顺序进行记忆,就无法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认识。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儒家逐渐成为显学,秦朝时期儒家遭受打击,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吸收佛道两家思想,到了宋朝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体系——程朱理学,最后是明清时期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基于时空观念,通过梳理,同学们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才能思考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受什么因素影响,有哪些特点等问题,最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5.



【责任编辑:牟春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