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教研园地
浅谈小学数学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 曾建娴‖端州区长田实验学校



浅谈小学数学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

曾建娴‖端州区长田实验学校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充分认清当前教育的严峻形势,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是每名教师的立身之本。下面,就小学数学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师教学方式方面

一是教学理念转变的问题。在长期传统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一时间难以转变,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变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决定着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对引领新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根本性意义。那么,教师在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确保内容不遗漏,要求不降低的同时,必须重塑教学观,加快教学理念的转变,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是综合性知识缺乏的问题。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学生反问“鸡和兔为什么会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这显然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在传统生肖学里鸡兔是相冲的;在生活习惯上,鸡白天吃食,夜间休息,兔子则相反;另外两者框养,粪便混杂,易产生有害气体,不利两者生存。种种表明“鸡兔同笼”是违反一般现实逻辑的。

不断提高教师知识的全面性、均衡性、综合性,使所教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新教育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参考其他教材,提高知识的全面性,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根本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来源于教师对知识统筹分析的能力、全面引导的能力,特别是小学数学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数学问题必须要从生活当中来,到生活当中去,所有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都是虚无缥缈的,都是学生难以接受的。

三是知识层次偏差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感知不敏感,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层次了解不深入。

准确掌握知识的层次性,在建立、促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上具有实质性意义。那么,深入研究教材以及新课程标准,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从“被相信的知识”到“被证实的知识”,再到“真实的知识(真理)”。对于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知识层次的掌握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得到“被相信的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被证实的知识”,最后学生将“被证实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获取“真实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方式方面

一是“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关系。自主的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一系列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自动自觉积极的“我要学”,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要我学”。这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厘清“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关系。

二是“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陆游诗曰:“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对“学会”与“会学”进行了形象生动的对比说明。“学会”仅仅是从书本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会学”是结合“学会”的知识在生活中、实践中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反省、善于切磋的化合物。小学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懂得将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巩固升华、吸收利用,这也是学会学习的一种表现。

三是“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在传统应试教育里,大部分学生往往只关注“分数”,而忽略了自己究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就好比是数学的应用题,只看最终结果,而忽视了整个解题思路、演算过程,这无异于“自我判刑”。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始终要保持质疑、探索、求真、创新的学习态度,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每名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态度。





【责任编辑:牟春林】





seo seo